六大上市機場2025前三季度財報:凈利潤“冷暖不均”
2025/11/2 16:26:35 Source/Author:原創 Page View:
Our vision:#讓你成為國際貨代精英#
民航資源網2025年10月31日消息: 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民航業的復蘇畫卷仍在徐徐展開。六大核心上市機場——上海機場、白云機場、深圳機場、廈門機場、首都機場和海南機場,相繼披露的“成績單”共同描繪了一幅“營收普漲、利潤分化”的復雜圖景。上海機場以絕對優勢領跑,大灣區雙雄白云、深圳機場增長勢頭強勁,而昔日的“國門”首都機場則仍在盈虧線上掙扎。這不僅是數字的較量,更是各機場在后疫情時代,圍繞樞紐定位、業務結構、成本管控和戰略前瞻的一場深度博弈,深刻折射出中國航空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與亟待發掘的新增長極。
綜合六大上市機場披露的2025年前三季度財務報告,行業整體營收延續了增長態勢。然而,凈利潤表現卻“冷暖不均”,頭部機場盈利能力強勁,部分機場則面臨較大經營壓力。六大上市機場披露的2025年前三季度總收入達到282.58億元,相較于2024年同期的267.88億元,增長了5.49%。然而,盈利能力的差異化卻在加劇。六家機場歸母凈利潤合計為34.07億元,雖較2024年同期的23.56億元有顯著提升,但增長主要由少數頭部機場貢獻,行業內部的“馬太效應”愈發顯著。
上海機場:樞紐地位穩固,非航業務成色十足
上海機場在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7.14億元,同比增長5.69%;歸母凈利潤高達16.3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5.98%,無論在營收規模還是盈利能力上均遙遙領先。其強勁表現主要得益于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穩固,以及非航空性收入的有力支撐。財報中特別提到,報告期內相關免稅合同收入達到3.14億元,廣告合同收入1.7億元。這表明,在航空主業穩步恢復的同時,上海機場正通過深化商業零售、廣告等高毛利業務,構建了強大的盈利護城河。隨著國際航線的進一步恢復,其免稅業務的增長潛力仍值得期待。
白云機場:營收凈利雙位數增長,大灣區引擎動力強勁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白云機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97億元,同比增長7.48%;歸母凈利潤10.96億元,同比激增64.06%,增速在六大機場中名列前茅。財報將業績增長歸因于“生產數據優于上年同期,收入增加”。這背后是大灣區經濟活力的體現,以及白云機場作為綜合性門戶樞紐功能的不斷強化。值得注意的是,其扣非凈利潤為8.553億元,也實現了31.10%的穩健增長,顯示出主營業務的扎實復蘇。
深圳機場:業績增長穩健,展現區域經濟活力
深圳機場同樣表現出色,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8.39億元,同比增長10.80%,營收增速位居第一。歸母凈利潤為4.68億元,同比增長43.21%。財報指出,“2025年民航業發展態勢良好,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盈利水平進一步提升”。作為與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緊密相連的機場,深圳機場的業績充分反映了區域經濟的韌性與活力。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保持穩定,顯示出良好的運營質量。
廈門機場:小而美典范,盈利能力持續穩定
廈門機場作為規模相對較小的區域性樞紐,展現了“小而美”的經營特色。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23億元,同比增長7.21%;歸母凈利潤3.84億元,同比增長3.53%。盡管利潤增速相對平緩,但其盈利能力持續穩定。財報顯示,其業績增長主要來源于航空主業的恢復。值得關注的是,其非經常性損益中“金融資產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貢獻了近7000萬元,顯示出公司在投資理財方面的積極運作。
首都機場:巨額虧損大幅收窄,復蘇之路任重道遠
作為曾經的“中國第一空港”,首都機場的復蘇之路依然充滿挑戰。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42.05億元,同比增長2.33%,但仍錄得凈虧損2.39億元。好消息是,相較于2024年同期4.60億元的凈虧損,虧損額已大幅收窄48.11%。財報解釋稱,虧損收窄主要得益于“旅客吞吐量及飛機起降架次同比增加,導致航空性收入增加”。然而,龐大的折舊攤銷成本、高昂的運營費用以及國際航線恢復不及預期,依然是壓在首都機場身上的三座大山。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將是其扭虧為盈的關鍵。
海南機場:利潤大幅下滑,多元化經營面臨考驗
海南機場的業績表現令人意外。在營收同比增長6.09%至32.80億元的情況下,其歸母凈利潤卻從2024年同期的2.12億元驟降至0.64億元,同比下滑69.77%。財報將利潤下滑歸因于“上年同期存在大額資產處置收益,本期無此事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凈利潤為-0.51億元,表明主營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這反映出海南機場在剝離非核心資產后,其機場運營、免稅商業、地產等多元化業務板塊的協同效應和盈利能力尚未完全顯現,面臨著嚴峻的經營考驗。
綜合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六大上市機場的財報揭示了三大趨勢:復蘇主旋律不變,但速度分化:依托強大經濟腹地和樞紐地位的機場(如上海、白云、深圳)復蘇勢頭強勁,而受國際航線恢復進度、區域競爭等因素影響的機場(如首都)則復蘇相對緩慢。其次,非航業務成為盈利關鍵:上海機場的案例充分證明,免稅、廣告等高毛利非航業務是提升機場盈利能力的核心驅動力。未來,機場的競爭將不僅是航空業務的競爭,更是商業運營能力的競爭。再次,成本控制與精細化管理至關重要:對于首都機場、海南機場等面臨盈利壓力的公司而言,如何在保證安全與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折舊、人力等剛性成本,實現精細化管理,將是決定其能否走出困境的勝負手。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伴隨近年來入境政策不斷優化,“中國游”逐步興起;而隨著客流增長及離境退稅政策的調整,“中國購”亦給國內消費市場帶來新增長動力。機場口岸消費或小幅受益“中國購”,部分堵點仍需疏通。預期機場有稅和免稅都可受益于入境消費增長趨勢,但目前來看對業績影響有限。有稅商業方面,機場商業并不缺乏外國人喜好商品品類,但購物時間、商店布局以及退稅資質等可能仍構成一定限制;免稅商業方面,中國機場免稅以香化品類主導,我們發現機場店具備價格優勢但外國人并未對免稅客單形成有效拉動,或與其消費習慣相關。
隨著國內國際航線的全面恢復以及消費信心的進一步提振,中國上市機場的整體業績有望繼續向好。然而,機場間的“馬太效應”或將更加明顯。那些能夠抓住樞紐建設機遇、深挖非航業務潛力并有效控制成本的機場,將在新一輪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大神客服熱線/微信18194013381 QQ 690038479 E-mail:sales@fjtd-logistics.com 歡迎垂詢……
>>飛捷騰達-國際貨代精英學習網 感謝您的光臨,歡迎再來!
>>關注貨代精英,成為貨代精英
推薦閱讀
- 海運費及港口相關費用、海運附加費用術語中英文對照(全…2017-10-10
- 開艙、截關、截重、截單分別是什么意思?2017-12-28
- 全球3大航空聯盟(星空聯盟、寰宇一家、天合聯盟)一文…2017-05-09
- 貨方提供給船公司或貨代的提單補料(SI)是什么意思?2017-12-28
- 國際空運貨代出口培訓大綱---飛捷騰達出品2018-12-17
- 貨代集裝箱運輸中的堆場(CY)是什么意思?2017-11-16
- 國際空運出運單AWB的兩種方式簡介(主單和分單)---培訓…2016-01-25
- 航空公司二字碼是什么?運單三字碼呢?---培訓第2講2016-08-03
- 我國主要機場IATA三字代碼和ICAO四字代碼對照表2017-12-20








